如何推動形成服務貿易標準化新格局,積極推進服務貿易機制平臺建設?9月5日,由中國貿促會主辦,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和中國標準化協會承辦的第七屆中國服務貿易標準化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以“未來新服務,標準新賦能”為主題。就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背景下的服務貿易新形態以及標準賦能新路徑,與會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屆論壇上還宣布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管理咨詢技術委員會(ISO/TC 342)秘書處。這是ISO成立76年來,首個管理領域的國際標委會秘書處落戶中國。
中國貿促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健龍表示,要推動形成服務貿易標準化新格局,需要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強前瞻研究和頂層設計,發揮標準對于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作用,加強官產學研協同聯動,做好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及時跟蹤國際標準制定動態,開展標準需求研究,切實與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有效對接;其次,要強化服務標準的研制和供給,針對服務貿易領域的真實需求,創新服務貿易領域國際標準化的工作模式和路徑,加大服務標準研制力度,搭建服務貿易標準新體系;再次,要強化服務標準的實施和應用,貿促機構、商協會應面向企業宣傳、推廣相關服務貿易標準,加快服務標準實施應用,建立標準實施監測和效能評價與反饋機制,切實解決“制用分離”的問題,根據企業反饋及時修訂和完善標準。
“我們將積極鼓勵多雙邊工商合作機制與多雙邊標準化合作機制之間的聯動,加強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聯絡各國相關組織機構和專家,攜手應對國際標準化工作面臨的各項挑戰和困難,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副司長李玉冰表示。
對于服務貿易標準化的前景,國際標準化組織管理咨詢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秘書長姚歆認為,應按照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理念推動服務貿易標準工作,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水平。
姚歆表示,在開放方面,應做好外資服務工作和中小企業促進工作,支持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標準化工作,暢通中小企業參與的路徑。同時,應支持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標準活動。在合作方面,業內合作、部門合作、國際合作“一個都不能少”。具體來說,業內合作應聚焦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建立標準化國內國際相互促進機制;部門合作的重點應集中于推動服務貿易標準化,包括經貿、工商等多部門在內的多雙邊機制協同合作等;國際合作則可以優先探索國家成員體與國際組織合作、國家成員體多雙邊合作等多元模式。在創新方面,應在推動機制創新,繼續探索“標準化+合格評定+貿易促進”新機制的同時,鼓勵路徑創新,支持境外中資企業商會協會、中資企業通過所在國的國家標準機構參與標準活動。在共享方面,繼續探索“團體標準化+國際標準化”,共享中國團體標準的成果,推動建立服務貿易國際標準提案儲備庫。
本次論壇還發布了多項成果:成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工商咨詢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服務貿易行業聯絡辦公室,這是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為更好推動RCEP落地實施,在雙邊工商合作機制下成立的服務貿易領域的首個行業聯絡辦公室;啟動電子商務平臺用戶條款“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同步研制等。此外,論壇還宣布成立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職業教育與培訓、校企合作、盡職調查、城市消費服務、產業鏈供應鏈優化5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本次論壇還發布了《2023年中國服務貿易標準化論壇(北京)倡議》。倡議支持開展服務貿易標準創新研究,發揮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的資源聚合作用,協同相關機構,在重點服務貿易領域建立國內國際相互促進協作機制,共同推動服務貿易標準的研究、培訓與應用實施,推動建設服務貿易國際標準提案儲備庫,并定期舉辦中國服務貿易標準化論壇,發布服務貿易標準良好實踐案例。倡議還鼓勵工商界增強服務貿易標準化意識,跟進服務貿易標準化動態,及時導入最新的服務貿易標準,通過標準國際化促進和保障中國服務貿易企業國際化,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融入全球價值鏈。